國際學校是什麼?該不該讀國際學校?我讀12年國際學校的心得分享

 我就讀台灣的國際學校12年了。這12年來,我一直被問到有關我們學校的問題,人們也都很好奇這彷彿蒙上神祕面紗的國際學校葫蘆裡到底是賣甚麼藥?以下就是我統整出國際學校的教育對我最大的影響、以及我認為國際學校的教學理念和台灣最大的不同為何?

國際學校?

根據維基百科,國際學校的定義如下:

國際學校大致上是指那些擁有相當比例的國外(境外)學生、所實施的學制和當地通行學制不同(如使用國外或境外學制)的學校。

所謂國際學校,就是不走台灣體制內的教育方式,而是依照歐美國家的學制和上課模式進行,所以在上課方式、評量方式和課表安排上都和一般體制內學校有著極大的不同。

語言

在國際學校中,上課幾乎都是使用英文。這應該是大眾對於國際學校最常有的理解了。不過,並不是說每一個就讀國際學校的學生英文都很溜。學校只是創造一個環境,要不要努力,就看個人造詣了。

上課方式

在國際學校中,上課方式採討論、探索式教學。老師擔任引導者角色、學生在老師課前簡短的單元介紹後自行分組探索。課程的最後,老師再集合全班進行小組分享報告和討論。另外,我們也沒有所謂的第幾課,而是進行單元式探討。舉例來說,如果這個單元叫做3Rs, Reduce, Reuse Recycle,就是資源回收的相關主題,那我們就會提到汙染、地球保護、永續發展等等的主題,所以基本上,我們的上課是沒有範圍的,全部都是由全班同學和老師決定。

美式教育 vs 台式教育

Skill & experience based Vs Knowledge based

在台灣,學生會被要求記得很多知識,課堂上就是老師不斷地提供訊息、而學生不斷地記憶訊息,而考試是測試學生理解程度的一大指標。但是學生知道了知識,就真的會靈活運用嗎?

在歐美國家,考試當然還是存在的。但他們更強調的是學以致用,學到了這個知識,卻不懂得如何使用,只會徒增腦部負荷而已。所以西方國家的測驗,常常是要求學生運用所學,創造出一個小組或個人Project,老師再從學生的參與過程和最終結果進行評分。當然在國際學校,這也是我們最常有的測驗方式。

教學方式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老子》

在國際學校中,學習的終極目標是讓學生擁有自主學習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沒有一間學校能夠教導學生一生所需的每一項知識,所以就像與其給他魚吃,不如教他如何釣魚的道理一樣,與其給學生知識,不如教導學生如何自己學習的技能。所以在上課時,老師很鼓勵學生隨時發問,而老師也不會直接給出答案,而是會以更多問題引導學生自行探索出答案。我認為這樣的學習才是真正有助於學生的方法。這些技能也才是學生未來能夠帶著走的技能。

國際學校帶給我的改變

語文能力

英文能力的精進

這裡說的英文能力,並不是文法上有多厲害,講英文3句會出現一句倒裝句之類的,而是英文語感的提升。說實話,在我小學畢業前,我還不知道have/ has要怎麼分,很可笑吧。但我幾乎不會用錯,因為對我而言,講I have就比 I has順很多。這個順的感覺就是所謂的語感,就是我不知道為什麼這樣是對的,但這樣就是比較順的感覺。

國文能力的隱憂

由於在學校常常使用英文,所以在國文方面就會叫一般體制內學生弱。也不是說就完全不會說中文,畢竟有時候私底下和本土同學、回家和家人朋友講話都還是用中文,但是在中文的有效運用上,就會比一般學生差一些。像我,有時候我講中文就會讓人聽不懂我真實想表達的意思,需要用不同的方式再表達一次才會懂。不過語言這種東西,就是越常用就會越好,所以中文能力較一般人弱一些也不會成為生活上的問題,回家多練練就好了。

對於學習態度的轉變

對於經過國際學校洗禮的學生,在學習上都應該是非常主動積極的,學習也不是為了拿高分,而是為了未來做準備。所以,在態度上,我們比一般台灣孩子有更多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因為我們的評量常常是以報告方式呈現,所以我們會需要學習妥善運用時間,aka 要致力於成為時間管理大師。通常報告都會在exam week前後需要繳交,但絕對不建議壓線繳交,因為一份報告常常需要分工合作而成,如果有個人遲交,所有環節和時間規劃都會被打亂,絕對需要預留時間做緩衝。這樣的訓練,讓我們更能夠為自己負責任。

培養除了主科外的興趣

在國際學校中,主科固然重要,但和他們一樣重要的是興趣。在我所就讀的學校,每天的最後一堂課是活動課,學生可以從許多選項中選擇自己有興趣的活動參加,有球類運動、科學類活動、實驗性活動、手作類活動和模擬聯合國等等。像我那時候就參加了網球和皮革設計課,做了許多手做作品。

在台灣,如果有人問學生周末在做什麼,體制內學生十之八九會回答睡覺、打電動、讀書。但如果是有培養興趣的學生,可能就會回答,我會出門攝影、我會和家人踏青、我會鑽研縫紉等等,生活也會過得比較充實。

讀國際學校值得嗎?

眾所皆知,國際學校學費昂貴,一學期的學費可能就比一般公立學校讀完6年的學費總和還要貴。但那是因為學校聘請了許多外師,也有許多硬體、軟體設施,在維護上需要花費許多金錢。值得嗎?我覺得很見仁見智。總體來說,因為國際學校通常都是小班制,所以每個學生能得到的平均資源比較多,能夠參加的比賽和活動也較豐富,所以對我而言,讀國際學校帶給我的改變是花再多金錢也買不到的經驗和習慣養成,所以我認為是值得的。

以下有一支介紹我12年來的國際學校學習經驗的影片,歡迎各位點進去觀看!

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有任何好奇的問題或想問的事情都可以在下方留言喔!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大學經驗談#0》4個大學必買平板的理由(和4個不推薦的理由)

《家教經驗談#2》用對方法,提高你的家教試教通過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