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所推甄心得]112年資工所推甄心得
前言
今年的研究所推甄也差不多告一段落了,從去年(2023年)中開始做備審,陸續於年底放榜,其實相較於國外,台灣的推甄申起效率高很多。資工在近幾年是十分熱門的科系,申請人數也有逐年成長的趨勢,錄取率更是接20%不到,也意味著競爭對手比以往更多,需要有更高的在校排名、更豐富的經歷等才有可能可以往上推。
背景
學歷
-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應屆 系排名第一名
- 義大國際高中 第一名畢業
論文發表
- Yu-Hsuan Hsieh, Hao-Ying Tsai. Developing an Intelligent Analysis System for Recommending University Department Preferences through Fuzzy Query Methods. Internation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June 2023
競賽獲獎紀錄- 通過112年度國科會大專學生計畫
- 第34屆國際資訊管理學術研討會大學部議程優秀論文獎 - 優等
- 全國大專院校產學創新實作競賽入圍決賽
- 第27屆大專院校應用服務創新競賽教育開放資料組佳作
- 每學期皆獲得書卷獎
工作經歷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補助計畫兼任助理
- 國家實驗研究院台灣海洋科技研究中心暑期實習
- 111 學年度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數理及資訊學科能力競賽評審委員
- 人工智慧及其應用通識課程實作助教
- 110 學年度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數理及資訊學科能力競賽評審委員
社團經歷
-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資訊工程學系系學會會長
英文檢定- TOEFL iBT Test (Reading 30; Listening 29; Speaking 23; Writing 27; Total 109)
- TOEIC Listening and Reading Test (Listening 475; Reading 490; Total 965)
證照
- Microsoft Certified: Security, Compliance, and Identity Fundamentals
- Microsoft Certified: Azure Data Fundamentals
- Microsoft Certified: Azure AI Fundamentals
- Microsoft Certified: Azure Fundamentals
- IBM Machine Learning Certificate
- Google Data Analytics Certificate
推甄結果
- 台大資工所 備取38
- 交大資工所 正取
- 清大資工所 備取
- 成大資工所 備取
- 中央資工所(面試時間和成大同一天,放棄面試)
推甄過程
因為7、8月都在實習,沒有時間整理之前的經歷,因此我是在大約9月時才開始準備推甄。先列下大學三年以來的所有經歷與證明,需要申請的資料,如在校證明、歷年成績單(需要特別注意是否需要額外請註冊組寫系排名%數)等也可以先跑一跑。以上都整理好後,也對自己在大學做了哪些事情有初步的回憶了,接裸便開始寫簡歷、自傳、讀書計畫、研究計畫、專題報告、其他有利資料等。簡歷的部分,我是以表格的方式呈現,就像是在求職一樣,先寫下個人基本資料,再來寫在校成績與排名、英文檢定、條列競賽經歷與其他資工相關的經歷。這邊的重點我是放在精簡,因此除了資工以外的經歷,如志工服務我都沒放。自傳的部分,我以一頁為限,大致先講一下我的研究經歷、強調英文能力,在提到課外的助教與實務經驗,最後講講未來展望。這邊除了可以提到做了哪些事以外,我覺得更重要的是從中學習了什麼。譬如我在實習過程中學習到公司團隊的workflow,資安相關的規範等。讀書計畫,我是以表格的方式呈現,分為修課計畫表和研究計畫表,細項分為碩一上、下、碩二上、下。這部分需要先至校系網站查查他們的開課與畢業條件。專題報告,這部分因為我有頭大專生計畫和專題競賽,因此我是將當初投競賽時的文件縮減。研究計畫的部分,由於我當時剛好正在擔任研究助理,因此我直接將當時正在研究的題目撰寫成研究計畫,這個部份我是用英文寫的。其他有利資料,這邊我是以大表格的方式呈現,每一列分為3欄,分別是標題、說明與圖片。標題的部分就是該競賽名稱,說明則可以寫競賽的名次和題目,圖片的部分就放獎狀。這邊需要別注意,每間學校都會有自己的規範,這些項目只是大部分學校都會要求的,所以可以先寫起來備著,但上傳前請先查查當年度的規則。推薦信
基本上每個學校都會要求教授的推薦信2~3封。在教授選擇上,我的優先順序是專題指導教授 > 班導 >其他教授。其實也不是只有教授才可以寫推薦信,實習的主管如果對你頗有賞識也可以請他幫忙寫。有些教授會要求學生先擬好草稿,寫的時候可以多針對你和教授的互動去描述,這樣才可以寫出三封不同的推薦信,否則全是場面話的罐頭推薦信幫助對不大,所以也不要找跟自己不熟的教授寫,就算他位高權重。面試
資工所相對其他系所,要面試的比例較少,只有中字輩和成大要面試,而頂大正所幾乎都不用面試,因此這是我只去成大面試。成大的面試共7分鐘,前面4分鐘自我介紹、後面3分鐘教授QA。表面上是這樣說,但到了現場教授叫我3分鐘自我介紹就好。簡單講完後,3名教授分別問了一個問題。第一位教授問:除了成大,你還有報名哪些學校?這題其實我很猶豫要不要講實話,最後還是照實說了台清交央。我覺得這可能就是我備取的原因(殘念)。第二位教授問我為什麼會想找自我介壽提到的那位教授,是之前有合作過嗎?我說沒有,我是在系網頁瀏覽時發現我的研究方向和該位教授較為相近。而第三位教授問我:你的研究計畫看起來很具體,但如果之後你的指導老師給你的題目和你的研究計畫不同,你會怎麼處理?我的回答是,我會盡可能去和老師溝通,並且評估老師給的題目是否在自己的知識範圍內,若不是的話,會先自主學習。很快地面試就結束了。放榜
大約在11月中時各學校陸續放榜。每次查榜單都是既期待又怕受傷害。原本我的目標就放在交大資甲,因此上了之後其實鬆了很大一口氣。找指導教授
確定錄取後,便要盡早開始找指導教授,熱門的教授可能會約個團體面試的時間,但與其說是面試,不然說是一個更加了解實驗室研究方向和規則的說明會。至於該找正教授、副教授還是助理教授網路上眾說紛紜,我自己更看重教授的研究主題和計畫。教授每年能夠收的指導碩士生名額有限,因此我建議在放榜的當天就寄信給有興趣的教授。通常3天內就會收到教授的回覆,進行後續面談。後續
待一切都塵埃落地後,恭喜你,推甄的過程更一段落了。這段期間的辛苦,讓你的未來有了更明確的道路。
- 通過112年度國科會大專學生計畫
- 第34屆國際資訊管理學術研討會大學部議程優秀論文獎 - 優等
- 全國大專院校產學創新實作競賽入圍決賽
- 第27屆大專院校應用服務創新競賽教育開放資料組佳作
- 每學期皆獲得書卷獎
工作經歷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補助計畫兼任助理
- 國家實驗研究院台灣海洋科技研究中心暑期實習
- 111 學年度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數理及資訊學科能力競賽評審委員
- 人工智慧及其應用通識課程實作助教
- 110 學年度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數理及資訊學科能力競賽評審委員
社團經歷
-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資訊工程學系系學會會長
英文檢定
- TOEFL iBT Test (Reading 30; Listening 29; Speaking 23; Writing 27; Total 109)
- TOEIC Listening and Reading Test (Listening 475; Reading 490; Total 965)
證照
- Microsoft Certified: Security, Compliance, and Identity Fundamentals
- Microsoft Certified: Azure Data Fundamentals
- Microsoft Certified: Azure AI Fundamentals
- Microsoft Certified: Azure Fundamentals
- IBM Machine Learning Certificate
- Google Data Analytics Certificate
推甄結果
- 台大資工所 備取38
- 交大資工所 正取
- 清大資工所 備取
- 成大資工所 備取
- 中央資工所(面試時間和成大同一天,放棄面試)
推甄過程
因為7、8月都在實習,沒有時間整理之前的經歷,因此我是在大約9月時才開始準備推甄。先列下大學三年以來的所有經歷與證明,需要申請的資料,如在校證明、歷年成績單(需要特別注意是否需要額外請註冊組寫系排名%數)等也可以先跑一跑。
以上都整理好後,也對自己在大學做了哪些事情有初步的回憶了,接裸便開始寫簡歷、自傳、讀書計畫、研究計畫、專題報告、其他有利資料等。
簡歷的部分,我是以表格的方式呈現,就像是在求職一樣,先寫下個人基本資料,再來寫在校成績與排名、英文檢定、條列競賽經歷與其他資工相關的經歷。這邊的重點我是放在精簡,因此除了資工以外的經歷,如志工服務我都沒放。
自傳的部分,我以一頁為限,大致先講一下我的研究經歷、強調英文能力,在提到課外的助教與實務經驗,最後講講未來展望。這邊除了可以提到做了哪些事以外,我覺得更重要的是從中學習了什麼。譬如我在實習過程中學習到公司團隊的workflow,資安相關的規範等。
讀書計畫,我是以表格的方式呈現,分為修課計畫表和研究計畫表,細項分為碩一上、下、碩二上、下。這部分需要先至校系網站查查他們的開課與畢業條件。
專題報告,這部分因為我有頭大專生計畫和專題競賽,因此我是將當初投競賽時的文件縮減。
研究計畫的部分,由於我當時剛好正在擔任研究助理,因此我直接將當時正在研究的題目撰寫成研究計畫,這個部份我是用英文寫的。
其他有利資料,這邊我是以大表格的方式呈現,每一列分為3欄,分別是標題、說明與圖片。標題的部分就是該競賽名稱,說明則可以寫競賽的名次和題目,圖片的部分就放獎狀。
這邊需要別注意,每間學校都會有自己的規範,這些項目只是大部分學校都會要求的,所以可以先寫起來備著,但上傳前請先查查當年度的規則。
推薦信
基本上每個學校都會要求教授的推薦信2~3封。在教授選擇上,我的優先順序是專題指導教授 > 班導 >其他教授。其實也不是只有教授才可以寫推薦信,實習的主管如果對你頗有賞識也可以請他幫忙寫。有些教授會要求學生先擬好草稿,寫的時候可以多針對你和教授的互動去描述,這樣才可以寫出三封不同的推薦信,否則全是場面話的罐頭推薦信幫助對不大,所以也不要找跟自己不熟的教授寫,就算他位高權重。
面試
資工所相對其他系所,要面試的比例較少,只有中字輩和成大要面試,而頂大正所幾乎都不用面試,因此這是我只去成大面試。
成大的面試共7分鐘,前面4分鐘自我介紹、後面3分鐘教授QA。表面上是這樣說,但到了現場教授叫我3分鐘自我介紹就好。簡單講完後,3名教授分別問了一個問題。第一位教授問:除了成大,你還有報名哪些學校?這題其實我很猶豫要不要講實話,最後還是照實說了台清交央。我覺得這可能就是我備取的原因(殘念)。第二位教授問我為什麼會想找自我介壽提到的那位教授,是之前有合作過嗎?我說沒有,我是在系網頁瀏覽時發現我的研究方向和該位教授較為相近。而第三位教授問我:你的研究計畫看起來很具體,但如果之後你的指導老師給你的題目和你的研究計畫不同,你會怎麼處理?我的回答是,我會盡可能去和老師溝通,並且評估老師給的題目是否在自己的知識範圍內,若不是的話,會先自主學習。很快地面試就結束了。
放榜
大約在11月中時各學校陸續放榜。每次查榜單都是既期待又怕受傷害。原本我的目標就放在交大資甲,因此上了之後其實鬆了很大一口氣。
找指導教授
確定錄取後,便要盡早開始找指導教授,熱門的教授可能會約個團體面試的時間,但與其說是面試,不然說是一個更加了解實驗室研究方向和規則的說明會。至於該找正教授、副教授還是助理教授網路上眾說紛紜,我自己更看重教授的研究主題和計畫。教授每年能夠收的指導碩士生名額有限,因此我建議在放榜的當天就寄信給有興趣的教授。通常3天內就會收到教授的回覆,進行後續面談。
後續
待一切都塵埃落地後,恭喜你,推甄的過程更一段落了。這段期間的辛苦,讓你的未來有了更明確的道路。
留言
張貼留言